觀光行銷的單純與愚蠢-
蘇迪勒颱風讓台北市龍江路上的「歪腰」郵筒爆紅,中華郵政原本宣布,要把2個郵筒移到北門郵局前面廣場展示,方便民眾拍照留念,沒想到卻引來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不滿。不滿的原因,並不是恥笑國人盲目追求小確幸,而是認為這麼做,「使一個活生生的記憶,一個美好的難得的會心一笑變成兩個壞掉的郵筒、沒意義的鐵罐頭。郵局遷移歪腰郵筒的行為,是真正愚蠢」。
其實我有點訝異龍應台能理解這所謂「集體的會心一笑」,總覺得文化人的高度,或許無法理解市井小民的幽默。更何況在這災後氛圍,有不少人是吹鬍子瞪眼,不明白這些人幹嘛放著正不做,寧可在那裡大排長龍,只為了和這歪腰郵筒照張相。
但對於龍應台文章中提到郵筒的集體記憶對於觀光的意義,倒讓我心有所感。龍應台認為「郵筒之所以迷倒了我們,是因為它意外地凝聚了我們的集體記憶:所有台灣人對於颱風的感受、那一夜的狂風暴雨的每一個腦海中的鏡頭、南京和龍江路口的街景和氛圍、清早發現郵筒歪頭時的驚訝片刻和會心的幽默,甚至包括了其後群眾的不可思議的傻像...這看不見的點點滴滴情感記憶才是小紅小綠真正迷人的原因,絕對不是幾片鐵合起來的兩個方罐頭啊。」
這讓我不禁想到了今年再度造訪台東伯朗大道時的震撼,風災損傷的金城武樹前方,不知何時被立了一尊大型石雕茶壺,頓時讓我啞然失笑,人們之所以來到這裡,是尋找鄉間的純樸和廣告中呈現的美景,試想,金城武當初騎著單車經過樹下,旁邊立的是這個大石壺,場面還會唯美嗎?樹受傷不打緊,我深信終會有再度茁壯的一天,但畫蛇添足的大茶壺,卻徹底毀了我心中的伯朗大道,我懷念這裡原本的模樣,寧可樹下只放了一只小板凳,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茶壺。
#龍應台臉書原文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1479589672355985&id=1388668931448060